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80|回复: 12

amule 求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12 07: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驴子(amule mandriva 2005)出毛病了。

上传有800kb/s,如果不控制可以达到1500kb/s...
下载只有可怜的20-30kb/s,郁闷,难道我只能奉献?

而且一排队就是好几千,好几个小时也不见排到前面去。

哪位大哥用过amule的给点意见.
发表于 2005-5-12 14: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叫毛病,正常现象.
电骆有积分系统.上传得多,下载时排队才靠前,这样能连到的源几乎可以同时立即下载,速度自然就快了.
你多上传一段时间(大概2,3个星期到1个月吧),等你的积分高了之后,你再看看排队的位置和下载速度吧~~~呵呵,一定吓你一跳的.
另外,如果你的网络和计算机允许的话,建议你不限速上传,电驴/电骆和bt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有积分系统,上传多的人就能享受更靠前的排队位置,从而影响下载速度.
总之,一句话,上传越多,下载越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3 16: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我今天放开了速度限制,居然达到了 2100k/s 的上传。

简直疯了,平均也有1500k/s。

我担心硬盘会不会有损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3 19: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内存大,不妨把缓存开大点,但是电骡的默认缓存大小是1.5M,太~~~小了!!!
windows下的emule还可以改配置文件任意设定(可不是在程序的设定选项里设定哦,是直接改配置文件),我设定成了32M,主要因为我在教育网,用电骡的人不多,速度不快.如果你内存大,设成128M甚至256M都可以.但是linux下的amule就算设定了似乎也没用.如果有哪位高人知道请告之.

另外建议你多去www.verycd.com逛逛,有很多发布的下载资源,而且它的论坛也有不少讨论电骡使用技巧的文章,很不错的.虽然主要是讨论win下的emule,但对所有的emule客户端(包括amule和xmule)都管用.不过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注册麻烦点,不注册的话就不能发表文章,但是浏览所有贴子是没问题的.

上面改缓存的技巧就是在verycd论坛上找的,另外你担心是否伤硬盘的问题上面也有非常科学的讨论,建议你也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7 08: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救命阿!!!!!!!
我都坚持一个星期了,可下载还是那么20-30k/s.
上传确达到了985k/s

这公平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8 15: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上传的还不能算多啊!!
呵呵,就当是为大家作贡献吧。

下面引用VeryCD论坛上一段话(原贴http://bbs.verycd.com/topics/110750.html)

大家天天都在强调速度慢,天天琢磨调这个调那个,孰不知,影响em速度根本的其实是你的积分,速度等其他调整起到的作用往往只是锦上添花的效果,如果你的积分不高,那么你先天就不足,再怎么调整也于事无补.
我有一个朋友,他不大懂em设置,自己也不敢调什么,但是他的网络条件好,硬盘也大,他第一个月就上传了1tb,什么概念?1000多个g!后来就这么用了几个月,他现在随便下一个我们电影区置顶热门电影,大概也就是10几分钟就下载完了,700多m十几分钟,为什么?因为他的积分高,他的网络条件好,em 讲究的是积分,积分制度决定了你要是想出来混,那么你欠下的就一定要还。你在别人那里下载过东西,你就欠那个人的你早晚要还给他,跑不了。所以在这里奉劝所有em的朋友,多多上传是根本,上传多了,底气硬了,自然就要本钱,别人欠你的越多,你的速度就越快,争取都做个债主,否则只会,越欠越多,越多越欠,速度越慢,路越走越窄,永远无法翻身,希望不要如此恶行循环。

关于伤硬盘的话题(http://bbs.verycd.com/topics/98417.html)

我先说一下现代硬盘的工作原理

现在的硬盘,无论是IDE还是SCSI,采用的都是"温彻思特“技术,都有以下特点:1。磁头,盘片及运动机构密封。2。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表面平整光滑。3。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4。磁头对盘片接触式启停,但工作时呈飞行状态不与盘片直接接触。

盘片:硬盘盘片是将磁粉附着在铝合金(新材料也有用玻璃)圆盘片的表面上.这些磁粉被划分成称为磁道的若干个同心圆,在每个同心圆的磁道上就好像有无数的任意排列的小磁铁,它们分别代表着0和1的状态。当这些小磁铁受到来自磁头的磁力影响时,其排列的方向会随之改变。利用磁头的磁力控制指定的一些小磁铁方向,使每个小磁铁都可以用来储存信息。

盘体:硬盘的盘体由多个盘片组成,这些盘片重叠在一起放在一个密封的盒中,它们在主轴电机的带动下以很高的速度旋转,其每分钟转速达3600,4500,5400,7200甚至以上。

磁头:硬盘的磁头用来读取或者修改盘片上磁性物质的状态,一般说来,每一个磁面都会有一个磁头,从最上面开始,从0开始编号。磁头在停止工作时,与磁盘是接触的,但是在工作时呈飞行状态。磁头采取在盘片的着陆区接触式启停的方式,着陆区不存放任何数据,磁头在此区域启停,不存在损伤任何数据的问题。读取数据时,盘片高速旋转,由于对磁头运动采取了精巧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此时磁头处于离盘面数据区0.2---0.5微米高度的”飞行状态“。既不与盘面接触造成磨损,又能可靠的读取数据。

电机:硬盘内的电机都为无刷电机,在高速轴承支撑下机械磨损很小,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高速旋转的盘体产生了明显的陀螺效应,所以工作中的硬盘不宜运动,否则将加重轴承的工作负荷。硬盘磁头的寻道饲服电机多采用音圈式旋转或者直线运动步进电机,在饲服跟踪的调节下精确地跟踪盘片的磁道,所以在硬盘工作时不要有冲击碰撞,搬动时要小心轻放。

原理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吧?

首先,磁头和数据区是不会有接触的,所以不存在磨损的问题。

其次,一开机硬盘就处于旋转状态,主轴电机的旋转可以达到4500或者7200转每分钟,这和你是否使用FLASHGET或者ED都没有关系,只要一通电,它们就在转.它们的磨损也和软件无关。
再次,寻道电机控制下的磁头的运动,是左右来回移动的,而且幅度很小,从盘片的最内层(着陆区)启动,慢慢移动到最外层,再慢慢移动回来,一个磁道再到另一个磁道来寻找数据。不会有什么大规模跳跃的(又不是青蛙)。所以它的磨损也是可以忽略不记的。

那么,热量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是主轴电机和寻道饲服电机的旋转,硬盘的温度主要是因为这个。

其次,高速旋转的盘体和空气之间的摩擦。这个也是主要因素。而硬盘的读写?很遗憾,它的发热量可以忽略不记!
硬盘的读操作,是盘片上磁场的变化影响到磁头的电阻值,这个过程中盘片不会发热,磁头倒是因为电流发生变化,所以会有一点热量产生。写操作呢?正好反过来,通过磁头的电流强度不断发生变化,影响到盘片上的磁场,这一过程因为用到电磁感应,所以磁头发热量较大。但是盘片本身是不会发热的,因为盘片上的永磁体是冷性的,不会因为磁场变化而发热。

但是总的来说,磁头的发热量和前面两个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了。热量是可以辐射传导的,那么高热量对盘片上的永磁体会不会有伤害呢?其实伤害是很小的,永磁体消磁的温度,远远高于硬盘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温度。当然,要是你的机箱散热不好,那可就怪不了别人了。

我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某人的几个错误:

一、高温是影响到磁头的电阻感应灵敏度,所以才会产生读写错误,和永磁体没有关系。

二、所谓的热膨胀,不会拉近盘体和磁头的距离,因为磁头的飞行是空气动力学原理,在正常情况下始终和盘片保持一定距离。当然要是你大力打击硬盘,那么这个震动。。。。。

三、所谓寻道是指硬盘从初使位置移动到指定磁道。所谓的复位动作,并不是经常发生的。因为磁道的物理位置是存放在CMOS里面,硬盘并不需要移动回0磁道再重新出发。只要磁头一启动,所谓的复位动作就完成了,除非你重新启动电脑,不然复位动作就不会再发生。

四、IDE硬盘和SCSI硬盘的盘体结构是差不多的。只是SCSI硬盘的接口带宽比同时代的IDE硬盘要大,而且往往SCSI卡往往都会有一个类似CPU的东西来减缓主CPU的占用率。仅此而已,所以希捷才会把它的SCSI硬盘的技术用在IDE硬盘上。

五、硬盘的读写是以柱面的扇区为单位的。柱面也就是整个盘体中所有磁面的半径相同的同心磁道,而把每个磁道划分为若干个区就是所谓的扇区了。硬盘的写操作,是先写满一个扇区,再写同一柱面的下一个扇区的,在一个柱面完全写满前,磁头是不会移动到别的磁道上的。所以文件在硬盘上的存储,并不是像一般人的认为,是连续存放在一起的(从使用者来看是一起,但是从操作系统底层来看,其存放不是连续的)。所以FLASHGET或者ED开了再多的线程,磁头的寻道一般都不会比你一边玩游戏一边听歌大。当然,这种情况只是单纯的下载或者上传而已,但是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谁能保证自己不会启动其它需要读写硬盘的软件?可能很多人都喜欢一边下载一边玩游戏或者听歌吧?更不用说WINDOWS本身就需要频繁读写虚拟内存文件了。所以,用FG下载也好,ED也好,对硬盘的折磨和平时相比不会太厉害的。

六、再说说FLASHGET为什么开太多线程会不好和ED为什么硬盘读写频繁。首先,线程一多,cpu的占用率就高,换页动作也就频繁,从而虚拟内存读写频繁,至于为什么,学过操作系统原理的应该都知道,我这里就不说了。ED呢?同时从几个人那里下载一个文件,还有几个人同时在下载你的文件,这和FG开多线程是类似的。所以硬盘灯猛闪。但是,现在的硬盘是有缓存的,数据不是马上就写到硬盘上,而是先存放在缓存里面,,然后到一定量了再一次性写入硬盘。在FG里面再怎么设置都好,其实是先写到缓存里面的。但是这个过程也是需要CPU干预的,所以设置时间太短,CPU占用率也高,所以硬盘灯也还是猛闪的,因为虚拟文件在读写。

七、硬盘读写频繁,磁头臂在寻道伺服电机的驱动下移动频繁,但是对机械来说这点耗损虽有,其实不大。除非你的硬盘本身就有机械故障比如力臂变形之类的(水货最常见的故障)。真正耗损在于磁头,不断变化的电流会造成它的老化,但是和它的寿命相比。。。。。应该也是在合理范围内的。除非因为震动,磁头撞击到了盘体。

八、受高温影响的最严重的是机械的电路,特别是硬盘外面的那块电路板,上面的集成块在高温下会加速老化的。所以IBM的某款玻璃硬盘,虽然有坏道,但是一用某个软件,马上就不见了。再严重点的,换块线路板,也就正常了。就是这个原因.

总之,硬盘会因为环境不好和保养不当而影响寿命,但是这绝对不是软件的错。FLASHGET也好,ED也好,FTP也好,它们虽然对硬盘的读写频繁,但是还不至于比你一般玩游戏一般听歌对硬盘伤害大.说得更加明白的话,它们对硬盘的所谓耗损,其实可以忽略不记.不要因为看见硬盘灯猛闪,就在那里瞎担心.不然那些提供WEB服务和FTP服务的服务器,它们的硬盘读写之大,可绝非平常玩游戏,下软件的硬盘可比的。

硬盘有一个参数叫做连续无故障时间。它是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是小时,英文简写是MTBF。一般硬盘的MTBF至少在30000或40000小时。具体情况可以看硬盘厂商的参数说明。这个连续无故障时间,大家可以自己除一下,看看是多少年。然后大家自己想想,自己的硬盘平时连续工作最久是多长时间。

目前我使用的机器,已经连续开机1年了,除了中途有几次关机十几分钟来清理灰尘外,从来没有停过(使用金转6代40G)。另外还有三台使用SCSI硬盘的服务器,是连续两年没有停过了,硬盘的发热量绝非平常IDE硬盘可比(1万转的硬盘啊)。在这方面,我想我是有发言权的。

最后补充一下若干点:

一、硬盘最好不要买水货或者返修货。水货在运输过程中是非常不安全的,虽然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无损伤,但是有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而对机械体造成损伤。返修货就更加不用说了。老实说,那些埋怨硬盘容易损坏的人,你们应该自己先看看,自己的硬盘是否就是这些货色。

二、硬盘的工作环境是需要整洁的,特别是注意不要在频繁断电和灰尘很多的环境下使用硬盘。机箱要每隔一两个月清理一下灰尘。

三、硬盘的机械最怕震动和高温。所以环境要好,特别是机箱要牢固,以免共震太大。电脑桌也不要摇摇晃晃的。
四、要经常整理硬盘碎片。这里有一个大多数人的误解,一般人都以为硬盘碎片会加大硬盘耗损,其实不是这样的。硬盘碎片的增多本身只是会让硬盘读写所花时间比碎片少的时候多而已,对硬盘的耗损是可以忽略的(我在这里只说一个事实,目前网络上的服务器,它们用得最多的操作系统是UNIX,但是在UNIX下面是没有磁盘碎片整理软件的。就连微软的NT4,本身也是没有的)。不过,因为磁头频繁的移动,造成读写时间的加大,所以CPU的换页动作也就频繁了,而造成虚拟文件(在这里其实准确的说法是换页文件)读写频繁,从而加重硬盘磁头寻道的负荷。这才是硬盘碎片的坏处。

五、在硬盘读写时尽量避免忽然断电,冷启动和做其他加重CPU负荷的事情(比如在玩游戏时听歌,或者在下载时玩大型3D游戏),这些对硬盘的伤害比一般人想象中还要大。

总之,只要平常注意使用硬盘,硬盘是不会那么快就和我们说BYEBYE的。当然,如果是硬盘本身的质量就不行,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全面解析eMule积分系统

为什么我们要多次建议大家尽可能多的上传?

其实这并不是单纯的号召大家向雷锋同志学习~ 而是你在下载时也可以因此受益匪浅!首先要明白一点,绝不要把eMule当成一个聚宝盆,你获取的所有资源都源与其他网友,如果每个人都只求索取而不谈奉献……那么p2p下载只能走向死亡……大家只能回去那些收费网站下载有限的资源。很幸运,eMule的开发者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鼓励那些上传者, eMule在目前的版本中都包含了一个信用系统,上传量大者可以得到较高的信用积分,从而得到更多的下载机会。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一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我们在下载的时候经常看到,明明有很多的源,却没有下载,而显示了“QR:n”。QR 的意思是队列顺序,也就是你在这个源的队列的位置。显然,这个数越小越好的。那么是什么决定了QR呢?让我们现在看看自己的队列。

如图所示,队列列表里显示的是正在等待上传的网友们。当你按一下传输栏的队列它就会显示。

(图片我会尽快补充上)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用户有着不同的得分,得分的多少决定了QR的值

得分的计算公式:

得分=评分x[在队列中等待的时间(秒)]/100
评分 = 100 x 共享文件的优先级 x 信用积分

> 共享文件的优先级:
比例: x1.8 - x0.2
用户请求下载的文件都会有一个被指定的优先级,在共享文件列表中可以通过右键设置。
发布: x1.8
高: x0.9
普通: x0.7
低: x0.6
很低: x0.2

> 信用积分:
比例:: x1 - x10
信用回报系统是上传/下载比例最主要的因素。

(图片我会尽快补充上)

所有的比例都>1的用户是黄色图标(如上图)。

信用系统介绍

信用系统是用来回报那些为这个网络做贡献的用户,如那些上传的用户。eMule中严谨的队列系统构建于用户在队列中的等待时间。信用系统为这个等待时间提供一个比例,这个比例将两个用户间的上传、下载大小考虑在内。一个用户给另一个用户上传的越多,她在这个用户队列排名上升就越快。比例由两个用户间传输的数据大小计算得来。使用的数值可以在用户的详细信息对话框看到。要查看信用信息,用鼠标右键点击用户,选择查看详细情况。

有两个不同的信用比例会被算出来:

比例1=总上传x2 / 总下载
比例2= SQRT(总上传+2)

注:SQRT是开平方的意思

得到的两个值会互相比较,较小的值会被采用作为比例。
一些边界情况也可能出现:
> 总上传< 1MB => 比例 = 1
> 总下载 = 0 => 比例 = 10
> 比例不能小于1也不能大于10

所有那些比例大于1的客户端在你的上传窗口是用黄色图标表示。

注意:
> 所有上传给你的客户端都会被信用系统回报,无论它的客户端是否支持信用系统。
> 当你向不支持信用系统的客户端上传文件时候你不会获得积分的。
> 积分不是任何地方都有效的,它们只是在两个特定的用户之间交换。
> 积分保存在clients.met文件中。
> 你自己的积分是在拥有你的积分的客户端储存,这个防止了假冒积分的出现。
> 你自己的积分不能被显示。

上面的公式看起来可能有点复杂,其实说白了就是:上传越多,下载越快!
只要上传量超过下载量的半数,积分即可成为正数。低积分和高积分下载时得到的评分最多会相差10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积分数据是根据用户Hash长期保存的,所以大家不要随意删除eMule,导致Hash丢失而失去本来的积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8 22: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请教为何正常使用的硬盘会有坏道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1 11: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晕倒,这个有什么好说的,硬盘坏了买个新的就是了,你再怎么用2到3年总有的用的吧。

我的骡子下载狂快,我上传了40G,个人觉得下载和上传没什么关系,记得当时上传只有1G多,下载还是很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1 12: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网内,不能上外网的,可以使用电骡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1 12: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又長見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1 12: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教育网,一样在用电骡,不过能连上的服务器少的可怜,而且传文件也只有从教育网内部的client才快,公网的client和我传输速度大概就1K左右甚至更少吧。

如果用代理,是可以连上公网的服务器的,不过要支持http conection或者socket的代理,实在太难找了。哎,用bt的人多,用电骡的人少啊。其实bt和电骡很多优点是互补的。不过人多了速度才快都是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1 23: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一个硬盘长时间读写相同的区域,那个地方的的寿命肯定会减弱的。而且,说硬盘是永磁体这个是有问题的,我拆开的硬盘不下十个,但每一片盘片都基本是铝基的和二氧化硅基的,上面覆以磁性材料(这个磁性材料并不带磁性,而是像铁,钴,镍之类的物质一样,能够被反复磁化而已)。硬盘的坏道由来有多种,最常见的就是硬盘某一个区域磁性消失或者减弱,无法读取或者写入数据,所以才形成坏道。而我们强调要把amule或者bt的缓存加大,目的就是尽量减少小片小片的数据频繁写入或者读取,而保护硬盘的有效措施。因为我们的硬盘的盘片在它消磁以前能够承受的读写次数,毕竟是有限的。

另外,认为一个硬盘只用2-3年不出现坏道就已经很了不起。。。呵呵~偶的Quantum 6.4G 的硬盘,已经超过8年了。到现在用MHDD测,还是好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11 21: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牛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1-2 20:24 , Processed in 0.038816 second(s), 16 queries .

© 20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